2021年11月14日,由中国科协智能制造学会联合体(imac)主办,e-works数字化企业网支持的“imac智能制造云课堂”第二期(第3讲)智能制造双十科技进展论坛热烈播出。本期讲堂特别邀请到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孙涛,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刘浩,达索系统智能制造高级咨询顾问崔晓辉,同济大学工业4.0学习工厂实验室主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国际合作交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陈明教授一起就企业智能制造科技进展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本期课程受到观众热情广泛的关注,累计观看逾1500人次。
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孙涛分享了“铸造件智能加工机器人技术”的相关经验。铸造是关键零部件制造的重要手段,高效高质量磨切去除加工是铸造件制造的世界性技术难题,而超95%企业采用人工方式完成铸造件的磨切加工工序,对铸造件高质量磨切加工的自动化装备提出了迫切需求。孙涛老师结合串联机床型和串联机器人型两类磨切加工装备的特点,提出将两者优势融合的创新思路,突破新一代磨切一体加工机器人发明、设计与应用等三项关键技术,解决了“多材质、大批量”、“跨尺度、多样貌”、“大尺度、难加工”中小型铸造件等磨切难题,研制了3个系列10种规格智能磨切一体加工机器人产品。产品广泛应用于轨道交通、汽车、船舶、风力发电、工程机械等领域,提升了铸造件制造的智能化水平,推动了我国铸造产业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
铸造件磨切一体加工
传染病公共卫生事件催生智能制造的全新应用领域,面向传染病检疫作业开发智能制造装备意义重大。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刘浩在“智能制造助力传感病检疫作业”讲座中结合近年来呼吸传染病带来的挑战,介绍了大批量作业采样机器人的研发与应用,包括:轻型灵巧的力感作业工具、视力融合的自主精准柔顺控制方法、感染控制条件下的批量自动化处理等三大关键技术及应用,讲座展望了检疫作业机器人的未来——无人化与智能化。
传染病检疫作业机器人面临的挑战
达索系统智能制造高级咨询顾问崔晓辉分享了“高端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全球化精益制造运营”,他以轨道交通装备行业的机遇与挑战为切入点,阐述了其智能制造的目标、战略以及战术——建立全球化智能制造一体化运营平台(mom),并对项目的应用成果以及项目的创新性与引进性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为大型离散制造行业积累精益化智能制造经验。
轨道交通装备行业智能制造战略
在深度研讨交流环节,各位嘉宾围绕观众关注的“并联机器人的优势、数字化转型信息各阶段的标准化如何实现、如何解决铸造件内部组织疏松的问题、采样机器人的可靠性验证、全球化制造运营的要求“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交流,讨论内容针对性强、非常深入,也让听众深受启发。
孙涛老师就并联机器人与串联机器人相关问题进行了回答,他指出串联机器人与并联机器人具有各自的特点与优势,在不同的工业场景下,串联机器人与并联机器人应该互补应用。
孙涛老师解答观众提问
刘浩老师解答了观众关于采样机器人的相关问题。他表示采样必须确保真实性,首先保证采样机器人按照指南轨迹进行取样,其次控制好采样机器人的作业力度。
刘浩老师解答观众提问
崔晓辉老师分享了全球化制造运营的相关观点。他认为首先要注重制造信息化与业务流程的深度融合,其次信息化系统要具备多业务模式的管理手段,最后业务组织要进行自我革新。
崔晓辉老师解答观众提问
本期讲堂还特别邀请同济大学工业4.0学习工厂实验室主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国际合作交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陈明教授作为嘉宾主持参加互动研讨。
陈明教授主持“imac智能制造云课堂”
本次讲座解答了企业在推进智能制造转型过程中面临的困惑,为企业应用相关技术提供了参考与指导,直播在热烈的氛围中结束。中国科协智能制造学会联合体自2017年以来,连续5年开展智能制造“双十”科技进展研究、遴选,召开智能制造“双十”科技进展论坛,旨在搭建国内外制造业企业、专家共同交流的平台,帮助我国制造业企业正确理解发展智能制造所面临的问题,遵循因地制宜、因企制宜的原则,务实推进智能制造。
12月12日19:00,“imac智能制造云课堂”第二期第4讲“食品加工行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实践”讲座将准时上线。会议届时将邀请业内专家,欢迎新老朋友准时观看,积极参与交流研讨!敬请期待!
手机扫码进入云课堂
电脑端观看地址:
本文为e-works原创投稿文章,未经e-works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如已是e-works授权凯发k8官网下载的合作伙伴,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e-works内容凯发k8官网下载的合作伙伴申请热线:editor@e-works.net.cn tel:027-87592219/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