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我国工业和国民经济受到较大冲击。伴随中央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疫情防控,推动复工复产,国内初步呈现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态势。
第一季度,中国工业经济运行整体情况如何?面对疫情重创,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振兴工业经济?4月15日下午,一场以“应对疫情重创 振兴工业经济”主题的“中国工业经济运行形势分析在线论坛”直播活动在中国工业报社直播室火热进行,超4万名网友线上参会并进行互动。
在论坛上,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作了主题报告《应对疫情重创 要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局长鲁成军、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曲维玺对一季度国内工业经济形势和对外贸易情况进行了分析。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会会长李寿生,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陈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常务副理事长杨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付炳锋,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执行会长潘广成,就各重点行业的经济运行形势进行了精彩发言。论坛由中国工业报社党委书记、社长,中国工经联工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徐金宝主持。
疫情重创工业企业 应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
李毅中表示,“疫情重创工业经济,应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恢复、振兴工业经济出力。
在李毅中看来,疫情下要高度重视市场变化趋势。应看到影响企业复工复产的因素,一是人,二是产业链,三是物流运输,四是资金。“更重要的问题是今后几个月乃至明年较长时间的国内外市场变化莫测、潜伏危机。老订单可复产兑现,但如果没有新订单,复产后做什么将是更严峻的挑战。因此要充分估计疫后恢复、振兴工业经济的困难。”
李毅中指出,“要充分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新基建’是重要举措。”“新基建”是指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一是新技术,信息化时代要求使用新一轮高新技术,尤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及其分项、子项,要将这些技术物化为基础设施。二是新需求,新型基础设施是基石、工具和利器。如防控疫情和复工复产中,数字基础设施凸显了保障和支撑功能。三是新机制,“新基建”是基于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电子信息产业与垂直行业的跨界融合。
李毅中强调,要“积极稳妥、精准有序发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应防止盲目投资、重复建设,要统筹协调、宏观调控;新基建项目一般有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收慢、直接回报率不高的特点,要科学慎重决策;应发挥制度优势,稳定资金来源,防范债务风险;要与企业新一轮技术改造相结合。
“‘新基建’的投资总量并不大,但其‘乘数效应’大,要计算项目的直接受益也要看到对社会、产业的贡献即溢出效益,进行投入产出的比选,遵循效率和财务双重约束,进行成本和收益的分析。要保障技术的先进可靠,要做好市场需求预测,可以适当超前但是一定要量力而行。”李毅中分析,“企业行业是投资主体,各类企业要融合协同、共建共享。民间投资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62%,其中制造业占了87%,但是基础设施投资中民间资本只占20%~38%,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新基建’要更多向民间资本开放,做真正的ppp。”
复苏任重道远 3月部分经济指标呈积极态势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运行造成巨大冲击。“一季度,工业经济运行主要特点是,工业增速放缓,但重要物资保持增长;流程型行业生产总体平稳,中下游行业供给出现积极变化;生产秩序加快恢复,工业经济景气度有所回升。”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局长鲁成军表示,“综合各方面情况,3月份以来工业经济运行积极因素不断增多,重点行业产能利用率逐步回升,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明显好于前两个月,我们预计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降幅将比前两个月明显收窄,但仍然保留在较大范围的负增长区间。”
鲁成军透露,下一步,工信部将全面做好“六稳”工作,推动经济运行秩序尽快恢复,着力抓好三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一是精准有序推动制造业复工复产;二是积极扩大有效需求;三是继续推动‘放管服’改革。”
在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曲维玺看来,新冠肺炎疫情从需求端和供给端两侧给中国经济造成冲击,最大的影响就是经济循环受阻,中国经济全面复苏任重道远。
“总体来看,这次疫情给中国世界工厂地位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重大冲击和负面影响是外生性的、短期的、阶段性的,中国经济运行的基本轨迹和总体态势不会改变,中国经济中长期增长趋势不会改变。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中国外贸增长有望回到由基本面决定的正常轨道上来并实现恢复性增长。”曲维玺表示。
曲维玺同时提醒,“当前全球疫情呈现快速流行态势,疫情的不确定性成为中国外贸发展外部最大的不确定性。同时,中国外贸发展正面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内要素成本优势弱化、一些跨国公司正在调整全球产能布局等挑战。我们要因时因势而谋,千方百计稳住稳好外贸基本面。”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分析,市场需求不足是当前复工复产、振兴经济的主要矛盾。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人民对生活消费品的需求更加理性,市场对生产资料的需求整体上也呈现减缓态势。目前全球原油价格大幅波动,化工行业产品价格大幅下滑,有些产品价格呈现跳水式下滑的态势。进出口需求也呈现大幅下滑的局面。“当前企业复工复产,最现实、最核心的矛盾是市场需求的矛盾,没有市场需求就没有经济发展,更没有经济繁荣。”
对于如何应对市场需求不足的难题,李寿生表示,“开拓新产品、研发新技术、创造新需求是当前复工复产、振兴经济的当务之急。我们希望通过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开拓新产品、新技术与新的市场需求。在市场需求变化的情况下,要全力开发出一批超前、超高、实用的新技术。与此同时,对于市场需求的开拓能力也是检验行业竞争能力的试金石。”
中国物流和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认为,当前中国经济已经出现了恢复的拐点,从物流行业看,已经恢复到可以支撑经济正常运行的水平。他表示,从3月份pmi指数来看,新订单处在近期的高点,产业链正在全面恢复。物流景气指数恢复到51%以上,服务于经济运行的物流基本是畅通的。
“但从整体来看,经济运行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一是全球经济与国际贸易的不确定性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需要充分重视;二是中小企业复产复工情况依然严峻,需要金融支持,也需要订单、需求向中小企业传导;三是行业恢复程度分化明显,服务性行业恢复滞后影响市场终端需求;四是供应链依然需要打通,要通过供应链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同时全力维护全球产业链的畅通。”蔡进表示。
主要行业效益大幅下滑 各协会建言献策加速振兴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机械工业生产运行遭受较大冲击,主要经济指标全面下滑。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陈斌表示,“机械行业复工复产工作全面推进,但困难和问题仍然存在。”
陈斌透露,当前机械行业经济运行和复工复产中的堵点主要是:人员流动受到限制;产业链衔接不畅,零配件供应不足;运输仍然不畅,时效延长;企业面临多重压力,资金链紧张。而难点主要有:合同履行和延续困难,订单流失较多;原材料采购成本、物流成本增加;对外贸易受到冲击,国际疫情影响将加大;防疫物品不足影响员工上岗工作;企业国内外投资均无法正常进行等。
“短期看,行业运行总体仍将处于逐步恢复阶段。预计一季度机械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将出现20%左右的下降。二季度,企业生产经营秩序将加快恢复,市场需求也将出现一定反弹。中期看,预计下半年行业运行将恢复到正常秩序,增速明显高于上半年。”陈斌说。
来自中国电力企业联会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电力行业复工率已超过95%,主要电网、发电企业已达到100%,为疫情防控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电力保障。
“疫情对电力消费的影响在3月份已明显回落,3月末的日用电量规模估计已恢复到上年同期水平。初步判断,预计4月份全社会用电量有望实现正增长,二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实现中低速增长,增速比一季度回升9个百分点左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常务副理事长杨昆表示。
在其看来,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应加大对电力企业融资等政策支持力度,支撑电力企业可持续发展;应适当延长新能源上网电价等相关政策时限。“建议相关政府部门根据疫情影响,对《关于完善风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中关于‘陆上风电2020年底投产、海上风电2021年底投产’的要求时限延期6个月左右;此外,对竞价光伏、生物质发电适当放宽投产时限要求,为工程安全、质量、投资效益提供必要保障。”杨昆说。
新冠肺炎疫情下,汽车行业下行压力前所未有。汽车市场需求不足、消费停滞等问题凸显,严重影响着企业生产的进一步恢复。
“受疫情波及,一季度汽车产销规模同比大幅下滑。其中,乘用车销量降幅依然较大,新能源同比继续下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付炳锋表示。但他同时认为,汽车产业长期稳定向好的发展态势没有改变,未来市场依然有较大空间。经过调整优化以后,中国的汽车市场将逐步恢复,并保持稳定增长。
“疫情结束后,抑制的消费需求会在短期内得到释放,从国家各种政策的准备以及汽车行业的努力来看,汽车市场将会迎来一段消费的小高峰,预计上半年产销下滑收缩至25%左右。下半年,汽车产销有望恢复到去年同期,甚至高于去年同期。但也要看到国际疫情的蔓延,将给国内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付炳锋预测。
优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中国医药工业在抗疫中的表现中可圈可点。“1-2月医药工业企业经济指标完成虽不漂亮,但还是优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执行会长潘广成说。
1-2月,医药制造业营业收入3359.1亿元,同比下降8.7%,比全国工业平均水平降幅小9.1个百分点;实现利润434.2亿元,同比下降11.2%,比全国工业平均降幅小27.3个百分点。其中,化学制药行业营业收入1704.4亿元,同比下降9.4%;实现利润224亿元,同比下降17.9%。生物药品制造是医药工业各子行业中营业收入和利润都呈正增长的唯一行业。
“目前,90%以上的医药工业企业都已复工复产。为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提出三点建议:一是确保原料药生产供应;二是加大新药研发力度;三是促进行业转型升级。”潘广成表示,“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要加快药物研发进程,特别要加速推进新型检测试剂、抗体药物和疫苗的攻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