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公司近期模拟了一些中欧或欧洲的空运成本发现,往来欧洲的航线,运输成本上涨了至少50%。”全球疫情进一步蔓延,我国外贸进出口不稳定性增加,进出口企业正面临新一轮的大考。
外贸企业综合运用各种金融工具、货物拼车“出海”降成本、“调头”转内销、转移部分产能生产防疫物资渡过难关。3月31日,商务部等三部委联合发文,支持企业有序开展医疗物资出口。
统计显示,目前我国进出口企业数量为641万余家,其中,广东省拥有的进出口企业最多,达182.3万家。今年1-2月,广州市通过海关跨境电商管理平台进出口达到38.1亿元,同比增长13.5%,位居全国第一。
案例一:银行定制方案,保住千万元出口订单
广州加泰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药品、医疗用品批发进出口贸易企业,此次全球疫情暴发后,国外对医疗物资需求剧增,加泰计划扩大相关产品国内采购,但是却因资金周转问题差点丢失了千万元订单。
加泰公司董事长吴鑫欣告诉记者,一直以来,国外采购商习惯使用信用证方式结算,且在向上游订货时,仅需预付10%至30%的定金。但是疫情之下,口罩等医疗用品成为紧俏物资,国内生产工厂要求全额预付,不愿接受信用证,但是国外的采购商也不愿意冒险在未收到货的情况下全额支付。
“当时我们是非常着急,如果让我们公司垫付,我们又没有这么多的流动资金;但如果凯发官网首页的支付方式谈不下来,1000万金额的订单就泡汤了。”吴鑫欣告诉记者。这时候,吴鑫欣想起了一直有合作的中国银行,没想到中行提供的金融产品服务方案解决了加泰的燃眉之急。
据吴鑫欣介绍,中行通过为信用证受益方提供融资的方式,满足生产工厂的要求,并派员亲自到工厂进行方案讲解,促成该笔交易顺利完成。针对企业的资金缺口,中行同时为其提供1000万元贷款支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真的是帮了大忙,我们还专门给中行送去了锦旗。”吴鑫欣说。
记者了解到,疫情在海外蔓延,很多外贸企业受到较大影响,多家银行加大了对外贸易企业的金融支持。如广州中行在同业中率先与市商务局联合推出“扩内需、稳外需、助企赢”专属金融服务,面向广州地区外贸商贸、仓储物流、生活物资保障、医药制造、生物研发等疫情防控重点企业,提供包括专属融资通道、专属结算便利、专属保障服务等。
兴业银行广州分行相关人士也表示,疫情期间该行累计为外向型企业办理进口信用证、进/出口押汇、涉外保函等表内外信贷支持折人民币34亿元,其中表内信贷投放折人民币29亿元,平均融资利率仅1.43%。涉及抗疫业务的,均全部减免了业务手续费。
案例二:输出轮船维修服务遇赖账,跨洋追回70万美元余款
“我们公司已经提供完维修服务,剩下的70万美元什么时候能付清呢?”这是中山一家输出轮船维修服务的企业向远在利比里亚的买方客户发出了“跨洋”追偿邮件内容,不过对方总是以“再等等”来拖延偿付余款。
据该企业反映,他们与利比里亚的买家签订了合同,为买家提供维修服务,项目款项约121.3万美元,万万没想到,维修服务完成后,买方在付款期限内仅支付了51.3万美元,剩余的70万美元迟迟不予支持,让他们走上跨洋的追款之路,打电话、发邮件一直保持沟通,但对方却迟迟未还款。
订单被取消、买家拒收拒付等违约风险时有发生。无奈之下,该企业向中国信保通报买方风险并委托中国信保协助追讨货款。中国信保中山营业部的相关工作人员透露,对这种境外企业赖账,必须出硬招,借助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工具防范风险。“我们建立的合作追偿渠道遍布全球各地,在接到企业报案后,中国信保第一时间通过国外渠道联系买方,核实债权金额及拖欠原因,不过买方借口称正在积极筹备款项,而且付款要走内部流程暂时无法立刻安排付款。”
多方沟通之后,中国信保的工作人员发现买方开始逃避渠道问询,并拒不履行付款义务。“遇到这种情况,必须迅速拆招,不仅告知对方会发送律师函,还将派追偿人员上门催款。希望买方在三个月内结清欠款,否则将会采取必要的法律手段维权。”中国信保的工作人员对利比里亚的这家企业发出了最后“通牒”。
据悉,迫于渠道压力,同时由于买方对中国信保有新的信用限额需求,买方最终在3个月内如期清偿欠款。
事实上,被拖欠款项遭遇的企业还不止一家,记者从中国信保广东分公司了解到,在出口贸易险项下,3月出口贸易险新增报损案件同比增长50.8%;新增报损案件中客户反馈与疫情直接相关案件16宗,主要原因为买方多以疫情影响无法正常安排财务付款或银行汇兑业务受影响为由拖欠货款。1-3月,中国信保广东分公司累计向企业赔付2000余万美元,同比增长13%。
案例三:货物拼车“出海”降成本,企业“调头”转内销
海外疫情的蔓延,也直接导致了外贸企业出口成本的上升。一位跨境电商老板告诉记者,最近几周时间,航班每天都在减少,空运成本上涨较为明显。海运虽然相对便宜,但船期更长。“我们公司近期模拟了一些欧洲的空运成本发现,往来欧洲的航线,运输成本上涨了至少50%。”
对此,广州卓志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战略官杨娟告诉记者,此前公司对跨境电商网购保税商品与一般贸易货物进行了拼车出口,实现了不同贸易主体的货物也能拼车,能够尽量降低企业“出海”成本。
“同时,我们还帮助一些海外客户优化进口路线。2月份,有一大批抗疫紧缺的医疗物资需要从南非进口到国内,当时按照原路线已经没有直航航班了,我们安排了从第三方进行转机,才得以按时送达。”杨娟说。
也有外贸企业“调转船头”,转向国内市场的开拓。森骏卓越精密模具(深圳)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根据近年来外贸环境变化,从前年开始就有出口转内销的转型考量。“以前我们的产品是100%对外出口的,这两年逐渐开始增加了内销的比重。去年内销提升了30%,未来希望提升至50%。”
【分析】
(1)短期防疫物资海外供不应求,亟待打通出口产业链
广州市贸促会副主任张超平表示,当前我国出口企业面临的问题,已经从此前的到岗率低导致的产量减少,转向全球疫情蔓延、工厂大面积停工导致的出口需求下降。海外市场在生活必需品和半成品需求大幅下降的同时,却出现了抗疫物资供不应求的状况。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外口罩缺口、需求量都较大。广州有65家外国驻华领事馆,近期各国驻穗领馆纷纷向广州市贸促会咨询抗议物资生产与供应情况,有的还提出协助采购抗疫物资的请求。与此同时,目前广州口罩产能已达1500万只/天,足以满足内需,也需积极拓展海外销路。
“我们注意到,国内防疫物资在出口的过程中,面临各环节壁垒、海外准入差异大、产品质量认证等多方面问题。为此,4月1日,广东省首个抗疫物资出口联盟正式成立,打通产品端、流通端、认证端、需求端以及海关、保险等各环节壁垒,形成全产业链闭环,支持企业防疫物资顺畅出口。”张超平告诉记者。
张超平向记者透露,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广州有近300家企业拥有防疫物资生产业务,其中有超过一半数量的企业,是疫情之后通过改造、新增生产设备涉足防疫物资业务领域的。
(2)外贸短期“休克”,长尾商品出口长期有优势
对于当前我国外贸企业面临形势,广东亚太电子商务研究院院长、暨南大学博士生导师陈海权认为需要辩证看待。短期来看,国外疫情超出此前预期,大量航班因此暂停,尽管一些紧缺物资还有流动,但贸易通道受阻,未来2-3个月外贸或处于“休克”状态。
但长期来看,中国依然是全球制造业大国。他表示,从目前我国大多数跨境电商的经营来看,主要以出口长尾商品为主,追求性价比;国外则经营时尚类的头部商品较多,注重品牌效应。当前经济下行的预期之下,全球市场需求总量可能会有所下行,但对于性价比高的长尾商品的需求量反而会增加。从这个层面来看,外贸通道畅通之后,我国外贸企业仍有一定优势。
(3)政策:商务部支持企业医疗物资有序出口
3月31日,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有序开展医疗物资出口的公告》,支持企业有序开展医疗物资出口,并保证产品质量安全、规范出口秩序。
记者从广州市商务局了解到,当前广州也加大运用金融工具支持外贸企业渡过难关。对中小型外贸企业购买出口信保给予保费补助;对受疫情影响、还款压力较大的信用证结算企业,协调银行部门申请延长押汇期,避免企业资金流断裂。并制定生活必需品、防疫物资进出口重点企业名单,协调银行金融机构制定专项金融产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提供优惠的贷款利率,减免企业手续费用。
统计显示,今年1-2月,广州市通过海关跨境电商管理平台进出口达到38.1亿元,同比增长13.5%,位居全国第一。
【前瞻】疫情将加速外贸企业数字化转型,重构全球价值链
根据当前疫情发展态势,陈海权预计,国外疫情稳定、复工复产恢复到正常水平最快要到今年7、8月份。
他表示,重大疫情的出现会全球外贸行业重新洗牌,也促进了国际外贸关系的重构,这里有两个方面趋势或被强化,首先就是线上化平台的进一步普及。他表示,疫情将加速广东外贸企业更多地利用数字化手段在线上平台进行推广,如展贸、采购、销售等诸多方面线上化发展,同时也倒逼那些传统外贸企业拥抱互联网进行数字化转型。
其次是疫情加速了“全球买,全球卖”进程,重构全球价值链体系。“以前,外贸企业在国内生产产品,拿到全球市场销售。受疫情影响,国内的货物无法顺畅‘走出去’,外贸企业将更多地采购当地商品做买卖,或者委托当地工厂做生产。这一直是我国电商外贸发展很重要的趋势之一。目前我国跨境电商是‘全球买,中国卖’,未来会实现‘全球买,全球卖’。”陈海权说。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e-works本着传播知识、有益学习和研究的目的进行的转载,为网友免费提供,并以尽力标明作者与出处,如有著作权人或出版方提出异议,本站将立即删除。如果您对文章转载有任何疑问请告之我们,以便我们及时纠正。凯发k8官网下载的联系方式:editor@e-works.net.cn tel:027-87592219/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