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是实现科技创新的最后一公里,也是产品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支撑手段。近日在北京举行的2019年中国设计节上,很多与会人员表示,能否把工业设计融入到制造业产业链上下游的各环节,进而作出系统性、战略性统筹布局,这实际上已成为关系到制造业能否做大做强、能否再上一个新台阶的重要因素。
围绕国家工信部近日出台的《制造业设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计划(2019—2022)》(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许多参会嘉宾表示,制造业要转型升级、走向高端,实现高质量发展,工业设计的作用不可替代。《行动计划》的出台适应了当前中国发展转型的需要。
“这一计划的发布基于一定的时代背景。距上一次发布关于工业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已经过去了8年,先前的意见不再适应现在的制造业发展所需。”工信部产业政策司产业发展处崔伟在本届设计节院士与前瞻论坛上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到来和兴起,设计理念从内涵到外延,从机制到模式都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设计专业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同时还应看到,设计能力不足已成为影响制造业领域转型升级的瓶颈问题和重要因素之一,在设计基础研究与数据积累、设计工具与方法、设计人才培养、试验验证以及公共服务能力等方面仍亟待加强。
“《行动计划》的出台呼应了当前制造业强国不断推进的进程”。崔伟表示,这一计划强调,要围绕制造业短板领域精准发力,不断健全产业体系,改善公共服务,提升设计水平和能力,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为中国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据了解,围绕制造业设计能力,《行动计划》列出了5大具体目标:一是要在高档数控机场、工业机器人、汽车、电力装备等一系列制造强国建设的重点领域实现原创设计的突破;二是在系统设计、人工智能设计、生态设计等方面形成一批行业、国家标准,开发出一批好用、专业的设计工具;三要提升公共服务能力,高水平建设国家工业设计研究院,提高工业设计基础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四要在4年左右的时间,创建10个左右以设计服务为特色的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发展壮大200家以上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打造设计创新骨干力量,引领工业设计发展趋势;五是积极推广工业设计“新工科”教育模式,创新设计人才培养方式,创建100个左右制造业设计培训基地。
“企业是制造业发展的主力,当前广大制造企业应更加重视设计这一环节,而非简单地制造、加工。传统制造流程往往是制造业企业有需求,再去进行设计。然而在设计赋能制造业转型过程中,设计行业应主动引领制造业,让好的设计能积极、有效地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深圳市设计联合会秘书长刘振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说。
“工业设计在中国台湾经济发展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台湾制造业得益于设计领域的优势,通过文化创意产业的带动,把创意元素植入到制造业中,成功实现了转型,推动了台湾经济的持续发展。” 台湾形象策略联盟执行长林采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中国大陆地区基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大的市场资源,在制造业设计层面发展潜力巨大。
记者了解到,制造业领域的设计是一种把技术转化为能满足消费者各种消费需求的产品的过程,这里面既有工业技术的解读,也有文化的植入,还有审美的情趣。与美国、德国、日本等工业设计强国相比,我国的设计行业整体发展起步较晚、相对落后,在当前制造业发展转型中,迫切需要补上工业设计这块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