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高科技移动互联领域是辉煌70年的一个亮点,也展现了当代中国人对世界文明的最新贡献。究其背后的原因,一是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二是庞大的人口基数带来的互联网红利,三是日益增长的中产阶层为新技术革命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储备。继往以开来,中国当站在新征程的起点,对外以更博大的胸怀拥抱世界,对内则实施更大范围的简政降税惠及民生。根基既牢,东方大国勇立世界新技术革命潮头可期。
距离正式采访还有约半个小时的时间。杨元庆刚刚结束了一场会议,独自一人在采访间旁的沙发区来回踱步。他一边走,一边挥舞舒展着双臂,微微低头,仿佛在思考着什么。
尽管已年过半百,两鬓微白,这位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依然保持忙碌,全年在全球各地飞来飞去。但每每对外,他看上去总是毫无倦意,大步流星,走路带风。接受采访时,讲至激越处,谈吐如意气风发的少年。
“联想就是从竞争中长大的,”半年前的集团誓师大会上,当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问及下一年的挑战时,杨元庆突然抬高音量,握紧拳头,“新的竞争对手加入,我们挺欢迎,说明这个市场还有吸引力。但是想赢我们,没那么容易!”
杨元庆的自信,来自于伴随联想集团整整三十年的积累,他自诩“把最好的时光奉献给了联想”。1989年,这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届毕业生,加入刚刚创立5年的联想公司;1994年,杨元庆出任联想公司微机事业部总经理,与百倍于联想销量的国际巨头们“拼刺刀”,短短两年后在国内pc市场一举夺魁。
但联想并未止步于此。2004年,在杨元庆的带领下,联想以总价17.5亿美元收购ibm全球pc业务,上演了一出“蛇吞象”的并购大戏。自此之后,联想开启了全球扩张模式。
“一开始,我们形容自己只是在小江小河里游泳,现在是要到大海里游泳,风浪毕竟不一样。”9月6日,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独家专访时,回忆起2004年的那场并购大戏,杨元庆不住感慨道,“这需要经历一个很长时间的学习过程。”
时至今日,联想这个曾经诞生于中科院计算所传达室、寂寂无名的初创企业,早已成长为中国制造的“全球名片”。与之伴生的“联想经验”与“联想思考”,亦显得弥足珍贵。
去大海游泳
自1990年首次推出自有品牌电脑后,联想一笔一划地将自己刻在中国乃至全球pc史上。
1994年,中国将进口电脑关税由300%降低至26%,国有品牌电脑立刻直接面对ibm、康柏等庞然大物的竞争。被视为中国领头羊老大哥的长城,从巅峰至溃败,前后仅一年时间。
也正是1994年,杨元庆接手了联想个人电脑业务。“那时联想一年卖2万台电脑,我们的竞争对手——康柏、惠普、ibm——都是百倍于我们的数量。”他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回忆道。
但杨元庆坦言并未惧怕。同年,转为完全由代理销售的策略后,联想自有品牌电脑销量达至4.2万台,跻身中国市场三甲,1996年,联想电脑一举获得中国pc机销量第一,并保持至今。
之后,联想开始从“小江小河”走向了“大海”。
2001年,ibm第一次找到了联想,希望出售pc业务。不过当时,这个想法很快被否决了。“我们觉得这是天方夜谭。”曾经短兵相接、高高在上的巨头玩家抛出了橄榄枝,杨元庆与联想觉得有些不可置信。
随着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联想开始梳理自己的全球扩张战略。机缘之下,ibm再次找到了联想,两相契合下,双方认真洽谈了一年时间,直至2005年5月交易最终完成。
但它只是联想并购大戏的开始。如今,联想已将摩托罗拉、ibm x86服务器、nec、富士通pc等收入囊中。“我们的收购不是为了规模,而是为了能力或品牌。”回溯联想的海外并购之路,杨元庆指出。
还是以收购ibm pc业务为例,联想此举不仅获得全球运营能力、笔记本电脑设计及制造能力,还获得thinkpad这样的全球性知名品牌。这些对于当时的联想而言,是不具备的。
收购ibm x86服务器亦然,它令主攻终端业务的联想真正踏入基础架构领域,填补了业务空白;收购摩托罗拉,则帮助联想获得足够多的专利能力,免去手机出海的高额专利费门槛;收购nec及富士通相关业务,也主要利用了两个日本品牌的本土价值——如今联想占据日本电脑过半的市场份额。
1 1大于2
被联想收购之前,ibm pc业务一年巨亏数亿元,但联想通过将中国生产制造及研发方面的低成本优势,结合ibm全球运营、设计制造、品牌实力等“美国优势”,一举扭亏。现在,仅think品牌产品,联想一年便可收获超10亿美元盈利。
“当初我们是30亿美元购买了100亿美元规模的业务,但如今,仅仅联想电脑就达到400亿美元年销售额,”杨元庆指出,“这是1 1远远大于2的事情。”
在杨元庆看来,收购ibm pc业务是一场“硬仗”,难点就在于整合。2004年的联想,一个仅在中国本土经营、从未有过全球运营经验的企业,面对ibm丢来的“巨象”,多少有些无措。同时,中国企业鲸吞外企,也难免涉及文化冲突。
“我们后来要求员工相互学习对方的文化,甚至开了很多基于信任的研讨会,把冲突全部列出来,一条一条想办法解决,”杨元庆介绍道,“逐渐地,联想内部开始形成一种独有的共识文化。”
这一点,从联想员工的反馈可见一斑。联想北欧总部位于丹麦哥本哈根,出乎意料的是,团队内的许多管理层人士可追溯至ibm时代。
“核心团队15年前的照片,与今天看到的是一样的人,”此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等媒体采访时,联想智能设备业务集团丹麦r模式业务销售总监jens henrik thomsen强调,“我们是联想,我们是一个完整的团队。”
联想智能设备业务集团丹麦负责人peter juul jorgensen甚至提到前后管理风格的差异。在他看来,美式管理风格更偏重命令式,中式管理风格则更注重沟通。“我很早就与元庆见面,双方双向沟通,”peter juul jorgensen回忆称,“相比ibm,联想给我们的空间是很大的。”
最终的效果是,收购之后,联想在当地的商用pc市场份额从2005年的20%一跃至2018年q4的60.9%,pc市场份额亦从2010年不及10%,直升至2018年q4的50.2%。
新的征途
时至今日,新的命题摆在了联想、乃至整个中国制造业的面前:如何从低端制造向高端转化,真正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中国制造业需要朝两个方向去发展,一个是更深度的技术创新,一个是发展大品牌。”杨元庆认为,中国制造高质量发展的未来是智能制造,它得益于中国庞大的产业基础,以及规模化的市场保底,也必将在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过程中,走在世界前列。
对于联想而言,在智能化进程中已具备了相当条件。智能化推进需要大数据、计算力、先进的算法。数据方面,联想smart iot(智能物联网)战略将其pc、手机经验发展至万物智能,提供了获取爆炸式增长数据的基础。
计算力体现为联想以服务器为代表的smart infrastructure(智能基础架构)业务。联想当前打造的高性能计算,及无处不在的边缘计算,是“消化吸收”海量数据的有力武器。
大数据、计算力叠加先进算法及大数据工具后,便可构筑各行各业的智能,亦即smart verticals(行业智能)。它与smart iot、smart infrastructure共同构成联想集团当下的“3s战略”。
而在该战略演进中,ai与5g无疑是技术基础。据介绍,目前联想已提交超过500件5g核心专利,不仅是美国市场最早推出5g手机的企业,也是全球首个推出5g pc的厂商。在云网融合方面,联想正布局网络功能虚拟化领域,以此帮助降低5g建设成本。
技术的布局,绕不开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话题。作为深耕it制造业多年的从业者,杨元庆强调,要打造更长远的竞争力,没有捷径可走,中国企业必须要向纵深发展。
“一方面,围绕不同用处的芯片,我们需要占领制高点,做成该领域的领先企业,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杨元庆指出,“另一方面,我们要发展更加前沿的科学领域,需要有从头开始写源代码、写指令集的企业,更要从基础科学教育、创新文化等层面为前沿科学的突破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