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组合拳”上线,2021创交会迎新起点
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问世,嫦娥五号携带月球样本顺利返回地球,新一代“人造太阳”放电,第三代核电技术的“华龙一号”反应堆并网发电,“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深达10909米的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中国科技实力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
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下,由中国科协、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九三学社中央、广东省人民政府、广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21年创交会将以“赋能双循环 助力新发展”为主题,采用线上线下双平台模式,于6月25—27日在广州·琶洲·广交会展馆a区3.2-5.2馆举办,围绕如何赋能国内国际双循环,助力新发展、如何进一步释放创新潜能,转化科技成果,为我们带来新思路与新做法。
创交会的第7年,开启“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2015年,第一届创交会(原名中国创新科技成果交易会)以“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促进科技助力跨越”为主题郑重亮相,一年一度的科技成果推广交易盛事也由此拉开帷幕。
此后,参与创交会的企业与科技成果在数量上逐年增多,在质量上越来越优质,在转化金额上不断破纪录,在地域上越来越国际化,号召力与影响力也越来越强大。据统计,交易平台发布超17000个项目,每届参展机构均超过1000个,累计促成转化落地项目超500亿元,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的创新创业品牌盛会。
特别是2020年,全球深受新冠肺炎疫情困扰,创交会克服疫情不利影响,首次采用线上 线下模式举办,展会人气、项目转化数量、成交金额等均比往届有明显提升。全年共促成163个项目转化落地,实现成果转化金额约88.9亿,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新的发展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强基础研究,注重原始创新与成果转化,是中国“十四五”乃至2035年远景目标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创交会作为立足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重要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对全国科技进步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推动作用。2021年的创交会将如何创新并取得怎样的突破,成为了万众期待的焦点。
赋能科技创新,驱动成果转化高效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需求的逐渐多样化,科技创新服务链条不断细化和分解,各创新要素也不断进行对接和重组。一直以来,创交会做出了多种革新,成立广州国际交易服务中心,扩展创交会成果转化基地覆盖面,开展常态化路演和项目推介,谋划成立创交会投资联盟,在资本、政策、组织等要素赋能方面,为未来的创新创业带来了更多可能,让“成果转化来创交会、资本布局看创交会、国际合作找创交会”成为共识。
过去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我国取得了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经济总量突破100万亿元。新的一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2021创交会将如期赴约,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经济形态下,2021创交会将设置全球创新品牌馆、技术应用体验馆、创新创业成果馆三大前沿展览展示区,线上创交会展示平台也将进行同步展出。
同时,还将围绕数字化、新基建、现代数字农业、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创新等领域举办多元化论坛、主宾国活动、交流大会等丰富的论坛活动,以及拍卖会、项目路演等精彩的推介活动,并举行全球移动互联网开发创意大赛总决赛和2021网易创投创新创业大赛,开启中国孵化器top、技术创新成长企业、最具投资价值科技成果、工业互联网领先品牌top10等极具含金量的评选。此外,“1 1 n”成果转化模式也将继续高度贯彻执行,在高发展城市进行成果转化基地的铺设,充分体现出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
2021创交会进一步用科技创新助力破解发展难题,用成果转化满足发展需求,赋能国内国际双循环,助力科技创新新发展,努力实现更多科技创新的突破,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