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欧洲的汽车业大国,德国近期持续发力推动电动汽车快速发展,电动汽车销售量快速增长,有望引领欧洲结束电动汽车小众化时代。
据德国媒体报道,德国有望超越挪威成为欧洲最大的纯电动汽车市场。统计数据表明,2019年1月至11月德国新上牌照的电动汽车约为57500辆,而同期挪威新上牌照的电动汽车略少于德国,约为56900辆。2019年11月,德国电动汽车新发牌照同比增加9%,达到4600多辆;挪威电动汽车新发牌照则同比下降27%,约为3700多辆。
德国政府2019年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大力推动电动汽车的发展。德国政府与本国汽车行业代表2019年11月初举行联合会议,讨论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方向和政策。德国政府和车企一致认为,要想普及电动车、推动德国汽车工业转型,就必须扩大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数据显示,德国目前电动汽车公共充电桩数量仅为2万多个。德国政府准备投入35亿欧元大力建设电动汽车基础设施,计划未来3年将新建50000个充电桩,并承诺至2030年在德国境内建设100万个充电桩。
此外,德国政府计划自2021年起,进一步提高对购买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型的补贴,拟将享受补贴的单台车价格区间扩大至40000欧元至65000欧元,并将纯电动车型补贴提升至6000欧元/辆,混合动力车型的补贴提升至4500欧元/辆。根据测算,能够享受这一补贴优惠的电动车数量将达到65万辆至70万辆,补贴总额可能高达40亿欧元,由德国政府和企业共同承担。
业内专家预计,在德国政府增加电动汽车购买补贴、加快建设充电桩等措施的刺激下,德国电动汽车市场迅猛发展的势头将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德国国际机动车制造商协会(vdik)会长赖因哈德·齐佩尔日前预测,2020年电动汽车在德国将脱离小众市场。
德国大力推动电动汽车发展,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环保监管法规的不断收紧。根据欧盟现行规定,到2021年,欧洲汽车制造商必须将新车碳排放量降至每公里95克以下。2018年底,欧盟又进一步出台新规,要求到2030年,新车碳排放量在2021年的基础上再减少37.5%。业内人士指出,降低汽车碳排放量有多种办法,如提升燃油发动机效率、增加轻量化材料等,但仅仅依靠升级改造传统燃油汽车,达标难度非常大,要达到欧盟规定的排放标准,必须让大部分车型使用替代动力,发展电动汽车是德国汽车工业为数不多的可行选项之一。
推广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是帮助德国实现应对气候变化目标的需要。2019年9月,德国联邦政府出台了“气候保护计划2030”,希望到2030年令德国温室气体排放比1990年减少55%。气候变化议题是德国最热的政治议题之一,德国总理默克尔被称为“气候总理”,她希望以此回应德国激烈的党派竞争和高涨的民众呼声。德国交通部长朔伊尔近期表示,德国需在2030年前将电动汽车保有量提升至1000万辆,并且新增50万辆电动卡车以及30万个充电桩,才能实现预期的减排目标。
德国是汽车业大国,大力发展电动汽车,也是德国车企更好地实现转型、保持汽车业竞争力的必然步骤之一。德国汽车工业联合会主席马特斯说,德国汽车制造商正在全力研发电动汽车,到2023年德国品牌的电动汽车将达到150多款,是现在的三倍。德国大众已宣布将在2026年后停止开发使用内燃机技术的汽车,并且在2030年前推出70款电动汽车,约占总销量的40%。戴姆勒的目标是到2030年,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车型销量达到乘用车销量的一半以上。
显然,德国政府推动电动汽车大力发展的决心很大,并制定了相当长远的规划。然而,德国电动汽车的市场占有率还很低,要想实现其电动汽车发展宏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方面,受大众汽车尾气检测排放丑闻以及全球市场需求下降的影响,德国车企近年受到了较大冲击,在电动汽车研发和销售等方面与中美等国竞争对手相比也并不占据优势,在此情况下德国车企未来还要承担一部分购车补贴和建设充电设施的任务,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的压力更大。另一方面,在德国全境建设覆盖面广泛的基础设施并非易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何进行合理规划,提高充电设施的使用效率,以及为车主使用充电设施提供最大便利等都是需要具体解决的问题。同时,汽车工业作为德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关乎近200万人的就业问题,而电动汽车制造需要的劳动力比燃油汽车要少得多,如何解决就业岗位流失也是一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