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作为现代社会的基础,从上游的设备供应到下游的生产制造,从技术研发到第三方服务,没有一个环节不存在激烈的竞争,尤其在工业利润越来越薄弱的当下,中国制造仍然处在价值链的底端,甚至于很多企业还徘徊在半自动化生产和大规模自动化生产之间。依靠低成本的竞争方式已经走到了可持续发展的尽头,而大数据可视化作为智能制造的核心推动力,以及其潜在的数千亿美元市场份额,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社会财富资源的大门。
未来20年的大数据战场
台达电子执行长郑平表示,“发展到今天技术早已不是什么大问题,怎么样让技术与应用实质有效的结合,从理想变成实际还需要一个过程,我相信5年后应该会看到一些产业已经初步导入大数据可视化。”可见,5-10年后,将是传统制造业借助大数据蓬勃发展的重要时刻,而10年后我们将看到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制造形态,革命不是瞬间改变的,在这个渐进式的时间轴里,未来20年里的工业转型期都将是大数据的战场。
劳动力成本的持续上升正在为中国制造业带来巨大的成本压力,据统计,沿海传统工业区劳动力工资正在以每年10-20%的速度递增,且劳动力缺口依然高达近3成。最终导致一部分高度依赖劳动密集生产的外资企业甚至本土企业,转战至劳动力成本更低的东南亚国家。中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制造业升级的十字路口,郑平告诉笔者,“中国的市场需求和欧美很不一样,有很多小的机会容易被错过掉,但往往这些小机会会在不经意间变成蓬勃发展的投资新领域。所以这庞大的市场蛋糕并不是像欧美百年大厂或其组成的行业联盟就可以轻易吞掉,且不说能不能适应这个新兴市场的需求,仅仅更改、调整产品就需要一定的成本,所以综合上来考量,虽然西方大财团具有先天优势,但对于投入这一领域的企业而言基本是相对公平的,各取所需。”
台达视讯事业部总经理傅洁说:“行业竞争虽然很大,但这个行业肯定是大家一起捧起来的,且经过多年的积累,每家公司基本都有它最擅长的领域。所以,要想快速的将大数据可视化推进到实际应用,制定相关的标准必不可少,而在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基本会走向两个方向,一个是有国家进行主导,如老牌工业大国德国;另一个则是处在同一领域的行业参与者组成行业联盟,由联盟来制定更为公平的标准,而联盟的存在则可以让市场更利于企业的良性竞争。每个企业都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尽可能的参与到这个标准制定的过程中去,以维护在自己所擅长领域的核心利益。”
从iop到iot要一步步走
从英国提出物联网,到德国的工业4.0,每一步都直指人心,在工业发展畅想未来的同时,大数据可视化在工业领域的推进究竟进展到了哪一步呢?那么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真正的大数据时代,从大家最为熟悉的互联网移动端讲起,人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有这样一部能够记载你个人喜好、习惯的手机,当你进入到一个陌生的房子中时,这部手机会快速连接到这个新环境的数据端口,通过导入记载了你生活规律的数据,通过控制光线、温度、气味等,最大限度将这个新环境调整到符合你喜好的状态。
工业大数据可视化同样是这个道理,郑平认为,“现在我们所谈的大数据和iot(internet of things)都还没有怎么发生,真正应用发生的比较好的其实是iop(internet of people),在人工管理及生产阶段,我们先要做合理化、自动化,然后才能进行到智能化iot阶段。比照人工管理模式、以往的经验,由专家制定一层层管理方法去建立分析模型,逐渐促使计算机学会变化式的回应。从机器到机器之前还需要人将各种生产数据传输上来,最后解决存储数据、分析数据、处理数据的阶段,将每套设备独立的控制系统通过网络连接起来,再由一台大型计算机进行统筹安排、调整,这也才仅仅算是入门阶段。”
傅洁表示,“以台达正在开展的设备连接为例,第一种是直接调用图形,并将这一图形放置在任意位置,缺点是只能形成单一图形,等到数据图多起来以后很难整合在一起;其次是智能设备已经产生了智能模型,这样就可以直接生成控制端所需的整合数据;第三个就是在具有监控系统的企业中,直接进行数据库与数据库的沟通。大数据可视化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就和当年erp系统的开发是一样的,必须针对每家企业进行独立的设计、改造,像我们最近所做的新疆油田‘一体化运行指挥中心’项目中,完美解决了海量异构数据的融合、系统的整合。而面对实现大规模数据可视化的关键,在于将抽象数据转换为便于人类有效理解的图像展示。台达ipems智慧监控与可视化管理系统,从客户的需求出发,通过实时数据采集、子系统数据集成、广域系统监控、智能数据分析,矢量数据可视化和超高分辨率显示等一整套技术,为用户提供完整的一体化运行管理和应急指挥平台,以大数据可视化手段辅助用户做出最佳决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