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制造业正在向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作为智能制造的主力军,机器人技术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改变着全球制造业格局,带来了一场全新的技术革命。
在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发布的研究报告《全球机器人技术研发计划》中指出,各国政府对机器人技术的投资存在巨大的差异,其中,中国已成为机器人研究的最大投资国。2019年,中国在机器人技术研究上的投入为5.77亿美元。相比较,美国通过国家机器人计划仅投资了3500万美元。自2013年以来,中国一直是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2017年和2018年占全球总安装量的36%。根据ifr的数据,2018年中国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达到每10000名工人140台机器人。
亚洲仍是工业机器人增长最强劲市场
日前,在国际机器人联合会 (ifr) 发布的《新世界机器人工业机器人 2020》(the new world robotics 2020 industrial robots) 报告中显示,目前在世界各地的工厂中运行的工业机器人达到创纪录的270万台。其中,中国有 78.3 万台工业机器人在运行,机器人的保有量增加超过14万台,增长 21%,新增进口量位列全球第一。美国的机器人数量则增加了近2万台,排名全球第四,落后于日本和韩国。2019 年,新机器人的销量仍处于高位,出货量约为 14.05 万台,虽与 2018 年相比减少了 9%,但仍是有史以来第三高的销售量。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增长最快的机器人市场。”国际机器人联合会主席 milton guerry表示,“这里每年安装的机器人数量最多,且拥有最多的可操作机器人。这种快速发展在机器人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从地区发展来看,亚洲仍然是工业机器人最强劲的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增长了21%,在2019年达到了78.3万台。日本位居第二,约有35.5万台,增长了12%。值得一提的是印度,约有26.3万台,印度在该国工厂中运行的工业机器人五年之内数量翻了一番。
据悉,亚洲新安装的机器人约占全球供应量的三分之二。中国近 14.05 万台新型机器人的销量虽低于 2018 年和 2017 年这两个创纪录年份,但仍然是五年前销量的两倍多。亚洲前三大市场的安装速度都有所放缓——中国减少9%、日本减少10%,以及韩国减少26%。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71% 的新型机器人绝大多数是从国外供应商处进口的。中国制造商仍然主要面向国内市场,并在国内获得了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外国供应商将约 29% 的产品销往汽车行业,而中国供应商仅占 12% 左右。因此,与国内供应商相比,外国供应商受中国汽车行业业务下滑的影响更大。
此外,欧洲在2019年运行的工业机器人数量约为58万台。其中,德国仍是主要的市场,运营存量约为22.1万台,这大约是意大利(74400台)的三倍,法国(42000台)的五倍和英国(21700台)的十倍。德国在2019年安装了约20500台机器人,与2018年最高点相比减少23%,与2014-2016年持平。同时,欧洲其他国家工业机器人销量略有提升,其中,法国增长15%,意大利增长13%,荷兰增长8%。而英国的机器人新安装量则下降了16%,仅新安装了2000台。
反观其他大洲市场表现,美洲市场新安装量下降明显。其中,美国是美洲最大的工业机器人用户,工业机器人累计安装量创下了约29.3万台新记录,年增长7%。墨西哥以4.03万台位居第二,年增幅为11%,其次是加拿大,约为2.86万台,年增幅为2%。南美排名第一是巴西,累计近15300台,年增长8%。
农业机器人全球市场价值将达879亿美元
在农业劳动力减少、粮食需求增加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发挥农业科技的力量,推动农业智能化发展,积极促进农业机器人等智能设备的应用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共识。与此同时,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5g网络的加快部署,为农业机器人的性能提升和规模化普及带来了更大支撑。
在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农业机器人成为了机器人领域新的市场增长极,全球农业机器人市场规模正迎来快速增长,年复合增长率非常可观。
作为全球最大的农业机器人市场国家之一,我国农业机器人产业发展形势良好,相关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市场竞争力不断加强。从数据来看,中国农业机器人研究产出规模已经超过美国,在收获和采摘机器人等部分细分领域优势更为明显。同时,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推动包括农业机器人在内的机器人行业加快发展。
据调研机构tractica的报告显示,在未来的几年时间里,全球农业机器人的出货量将快速增长,有望从2018年的每年约6万台快速增长到2025年的72.7万台。tractica还预计,到2025年,农业机器人的全球市场价值将达到879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