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下称“新基建”)被首次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实际上,在此之前,无论是中央推动经济复苏发展的顶层设计,还是各地方政府未来重大投资项目的布局计划,新基建都已多次出现,已经是当下最强劲的产业风口之一。
今年4月20日,国家发改委曾就新基建给出过“权威解释”。新型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信息基础设施,包括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
二是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
三是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
当然,国家发改委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司司长伍浩也特别指出,伴随着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新型基础设施的内涵、外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国家发改委将持续跟踪研究。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虽然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但它在客观上也成为了新基建的加速器之一。疫情下,电子商务、远程办公、远程医疗、在线教育、无人技术、机器人、健康码、直播等基于新型基础设施的应用和服务,为打赢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复苏经济“两场仗”提供了重要支撑,让人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推动新基建的重要价值和重大意义。
那么,新基建相比传统基建到底“新”在哪里?又该如何“建”?这成为了今年两会期间最被热议的话题之一。
全国政协委员、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新基建要鼓励自主可控 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
虽然疫情使得新基建的热度变得越来越高,但从根本上说,还是因为新基建的提出顺应了时代浪潮,意义重大、恰逢其时。信息时代的新型基础设施与工业时代的基础设施完全不同,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未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在全球竞争获得有利地位,都至关重要。
新基建下,创新基础设施的中心是人工智能,但是,目前人工智能时代的操作系统,也就是深度学习的操作框架,基本上还是使用的美国技术,中国绝大多数的人工智能应用也还是构建在美国的深度学习框架之上的。
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框架操作系统,就像是pc时代的windows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安卓,目前,中国还是处于受制于人、被“卡脖子”的状态,而且从信息安全的角度讲,也会存在很多问题和隐忧。所以,中国应该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框架发展,加强人工智能基础和应用人才培养,从而实现人工智能产业的自主可控发展。
新基建涵盖的内容很多,一定要做好顶层设计,确定好哪些行业和领域是需要集中力量大力去做的,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要甄别出那些可以大幅度提升社会生产力和生产效率的方向,尤其是那些重点发力之后,会让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更强烈的领域。
比如,发展智能交通。经过我们的测算,在智能交通领域,仅仅通过软件的形式,就可以使得目前的交通效率提升15%-30%。目前,交通在gdp中占比是很大的,去年仅汽车消费就有10万亿的规模,在gdp中的占比大约10%。如果加上加油、保险等周边消费,就可以占到gdp的16%。这就意味着,如果交通领域的效率提升15%-30%,就能够使得gdp增加2.4%-4.8%,这对整个中国的经济会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
而且,智能交通所能带来的还不仅仅只是经济层面的提升,它对于人民生活获得感和满足感也有明显的提升,比如堵车少了,交通事故也变少了。之前,百度曾通过交通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对信号灯的时间进行实时调控,并且已经在一些城市开始实践,取得了非常好的实际效果。
新基建对经济发展及民生改善都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在国家新基建政策的支持下,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发展有望推动智能经济早日到来。
全国人大代表、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发展5g 工业互联网,推动中国制造“产业跃迁”
稳经济是当下中国经济社会的核心议题。这既是疫情之下保障民生、恢复经济增长、应对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的要求,也是未来中国经济在全球价值链上实现“产业跃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稳住经济基本盘,需要在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时发力。
在供给侧,应该大力发展以“新基建”为基础的智慧经济,稳定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以实现中国制造的“产业跃迁”。新基建既是先进的智能科技,又是赋能智慧经济的基础设施。大力发展新基建,有利于赋能各行各业的智能化变革,释放效率红利。作为“世界工厂”,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供应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多年来推动经济高速增长。而未来,则要提升“5g 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能力,从而推动制造业持续创新发展。
在需求侧,应当继续大力促进信息产品消费,强力拉动内需,让消费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这三点对于稳定中国经济增长、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三位一体”,不可或缺。
5g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支撑,工业互联网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通过工业互联网催生更多数据,充分利用大数据工具和人工智能算法,可以改进各行各业效率和决策方式,加快各行各业智能化步伐。“5g 工业互联网 智能化”作为有效抓手,对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中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产业配套最完善的制造业体系,在全球供应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第四次产业革命为中国制造实现“产业跃迁”提供了新的跳板。因为在引领本次产业革命的物联网、边缘计算、云计算、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中国跟其它国家基本处于相同起跑线上,有些方面还具有比较优势。
一旦这个全新的“端-边-云-网-智”的技术架构与中国体量庞大的制造业相结合,新的智能制造产业将释放出更大规模、更高质量的效率红利。因此,中国应当通过大力发展以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为驱动的智慧经济,推动中国制造业实现“产业跃迁”,重新“卡位”全球价值链,在后疫情时代增强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发展商业航天,将卫星互联网纳入“十四五”
“十三五”期间,我国出台了多项支持和鼓励商业航天发展的政策条例,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商业航天产业的发展。作为战略新兴产业,商业航天具有显著的技术牵引和产业带动作用,将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抓手。随着卫星互联网被列为新基建重要发展范畴,为商业航天领域带来广阔发展机遇。
卫星互联网的产业链条中,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地面设备制造、卫星运营及服务等产业链环节,均属于高投入、长周期的高新技术领域,目前行业涌现的大多数企业处于从起步到跃升的发展阶段,体量较小,侧重研发投入。卫星互联网领域需要国家层面加强顶层的规划和牵引,多维度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推动整个商业航天产业链的发展。因此,我建议:一是将卫星互联网作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纳入我国“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卫星互联网相关商业航天企业是国家航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商业航天企业参与航天智能制造产线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扶持力度。
二是进一步改革国内卫星频率申请协调机制,优化和简化我国卫星网络资料申报管理流程,采取国际上普遍做法,即降低向国际电联申报频率轨道资源的门槛,将监管重点后移至国内频率落地及运营许可上,提高国际频率轨道资源争夺的主动性,并在申请小型卫星、试验卫星频率轨道资源方面提供快速通道,减少审批流程等。
三是进一步放开对民营企业应用商业卫星开展商业服务的行业准入限制。例如,支持民营企业有序开展卫星通信基础电信业务,充分调动和发挥民营企业的力量与优势,进一步增强我国空间信息应用产业的全球竞争力。四是充分发挥产业基金引导作用,设立大规模的重点扶持民营商业航天的国家发展基金,并鼓励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撬动社会资本联合成立商业航天产业基金,支持和鼓励民营商业航天企业在科创板上市,推动民营商业航天产业链的完善和产业生态的构建。
全国政协委员、360集团董事长兼ceo周鸿祎:给新基建夯实安全地基 重点“盯防”工业互联网安全
新基建本质是数字化基建,国家推动新基建,是很有前瞻性与魄力的决策,相当于我们又有机会比其他国家领先一步,尽快实现全社会、全行业数字化。但随着新基建进一步促进网络空间与物理空间的连通和融合,也加快了“大安全”时代的来临。网络安全不再只影响虚拟空间,而是扩展到了现实世界,对国家安全、社会安全、人身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网络安全是新基建最重要的基础型技术之一,必须要在新基建推进过程中同步部署。只有构建新基建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才能保障新基建战略的顺利推进和数字经济的健康繁荣。
具体来说,一是要运用整体思维,规划新基建网络安全防护体系顶层设计;二是要同步建设新基建的安全基础设施,聚焦新基建安全防护能力构建;三是要强化大数据平台安全,实现安全的大数据协同计算;四是要开展常态化网络安全攻防对抗演习,持续检验和提升新基建安全能力。
网络安全贯穿新基建的战略安全、技术安全、应用安全和运行安全的始终,其中,最突出的是“一套关键基础设施”和“一个重度场景”的安全问题。
一套关键基础型设施指的是5g建设。5g的价值并不简单地的是让我们手机看视频更快了,而是为我们整个产业互联网,整个物联网时代打造的。作为新一代的数字基础设施,5g在赋能发展的同时也将引发新的网络安全风险,其安全性具有基础性和全局性意义。因此应当从战略高度审视5g网络安全的重大意义和紧迫性,加强5g安全的顶层设计,制定“国家5g安全战略”。
一个重度场景则指的是工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是新基建最大的应用场景之一。保障新基建安全应重点“盯防”工业互联网的安全。因此,要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建设,为国家实体经济和社会保驾护航。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刘松:新基建不是简单降本增效,更是降低技术和服务的门槛
新基建与传统基建的不同在于,传统的基建是以“大资本、大工程”为特点的实体公共设施,而新基建的一大特点就是它是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基础设施,是一个“大平台、大运营”的数字平台。
这些数字基础设施会给普通人带来巨大的价值,普通人也可以借助数字化的方法,获得精准而普惠的数字化服务。比如,过去银行也很想服务中小商户,但没有一个精准触达的渠道,没有足够低的服务成本,更难进行信用评估。因此,中小企业才会贷款很难,很多农户连银行卡都没有,但数字化可以解决这些难题。当然,这里需要大量的技术,这也是我们推动新基建的意义。
新基建不是简单的降本增效,由于它能够降低了技术和服务的门槛,这会使得我们创造出完全不同的服务模式。基于新基建的各类数字化服务可以方便地服务数千万家中小企业和数亿消费者。
此次的新冠疫情,凸显了数字基础设施的强大支撑力,全社会都意识到政府治理、民生服务、生产生活都可以通过数字化来加速,当然也包括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新基建也是在这个背景当中被加速推进的,因为全社会都看到了数字基础设施的必要性和数字化服务治理的必要性。
当然,这背后也蕴含着巨大的产业机会。以阿里巴巴为例,已经决定在未来三年在新基建领域投资2000亿,主要用于云操作系统、服务器、芯片、网络等重大核心技术研发攻坚和面向未来的数据中心建设。
未来十年是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关键“安装期”。云计算是数字技术基础设施的底座,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5g必须协同发展,才能产生聚变效应和辐射效应。此外,新基建不能仅重视建设,更重要的是运营、生态体系及创新的软环境和相应人才供给。
新基建作为新兴产业,一端连着巨大的投资与需求,另一端连着不断升级的消费市场,同时提升供给侧和需求侧,是供需双螺旋互动模式的整体升级。加快推进新基建,是通过加速构建基础设施底座的创新生态,加速新技术的应用、新模式的孵化、新业态的涌现。总之,新基建必将成为中国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重要支撑。